• 全站搜索1
  • 项目案例2
  • 最新消息3
  • 莫伯文集4

佳作回顾 |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规划设计

引言


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,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。南越文王墓的出土,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。1996年,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,是融合了古典主义、民族特点,又体现现代建筑特征的古墓博物馆。


   在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,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在2004年入选国家AAAA级景区,2008年被评为“国家一级博物馆”。《南越国遗迹》与《海上丝绸之路》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。
 
   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的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,建筑面积17400多平方米。博物馆以古墓为中心,依山而建,将综合陈列大楼、古墓保护区、主体陈列大楼几个不同序列的空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,突出了遗址博物馆的群体气派,是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个辉煌代表,曾获得六项国内外建筑大奖和“二十世纪建筑精品”的提名,被评为“中国二十世纪建筑”之一。

下文摘自《莫伯治文集》,首发发表于1991年(文中照片来自网络)



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规划设计

广州象岗山上南越王墓遗址,是建于公元前120多年的第二代南越王赵睐之墓,于1983年6月发现。由于墓址从未遭到盗毁,至今保存完整,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并由地方决定兴建现遗址博物馆。


墓址坐落广州解放北路867号地段的山岗上(地名象岗),占地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。东面临解放北路一段,宽度仅为36m。相邻左右两侧均为高层建筑。象岗的本身,由于多年来基建取士采掘,墓室以上山岗已被削平,露出墓室顶盖大石和一片平地,面积约3500平方米,平地的标高与解放北路面标高相差约15米。博物馆现已建成的规模共5272平方米。其中展馆3层,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,,建筑在临解放北路36米宽地段的陡坡上。附属办公楼3层,建在展馆两侧相邻高层建筑的背后陡坡上,面积约1462平方米。墓室展馆单层玻璃罩墓(实则为墓室的护墓),建在岗顶墓室遗址上,面积为460平方米。墓室周围设回廊,面积550平方米。山岗平顶上的北段,预留发展用地,主要是为将来扩建展览室和文物库等用地安排,并已进行规划初步扩建方案。


该工程于1986年设计展馆和墓室分别于1988年和1989年建成。一些文物和建筑部门评议,认为这是一组尊重历史,尊重环境,有较高文化素质,在建筑艺术上有独创性的创作。该工程布局合理,构思独特,造型既与历史文化的内涵沟通,又体现现代建筑特征,深受各界好评。



规划设计原则


1.根据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布局,合理地安排各部门与展览路线之间的位置关系,参观者从入馆、说明介绍,直至各部展品参观都有通顺的路线,展馆的室内空间,畅朗明快,得到充分的自然光线。


2.突出以古墓为主题,保持遗迹的历史纯洁性和历史可读性,参照“威尼斯宪章”的原则,在遗迹与新构筑物之间,外观识别要有明显的区分,不以今损古,不以假乱真。


3.建筑群体或个体的建筑风格,以现代主义为基调,但同时要考虑到在建筑美学上要阐述2000多年前的文化讯息,与历史文化的内涵沟通,因而在建筑风格上要有广泛而多样的包容性,包括古典主义、民族传统,以及地方的特征。但只能是原则性的沟通,而不是照搬复古。


4.尊重环境,结合陡坡和山岗地形,上下沟通,将展馆与墓室空间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。









规划设计例证

1.总体布局是古典原则、现代手法的运用,如轴线对称的构图,空间序列,都是传统的庭院建筑体系。但有机空间的运用,有韵律的空间序列,则是现代的庭院空间概念。通过现代手法与古典原则的糅合,结合山岗环境特征,按人流参观路线,因势利导,依山建筑,拾级而上,将展馆、墓室及扩建展室这三个不同序列的空间,连成一个整体,突出古墓博物馆的整体环境气氛。


2.展馆主要采用天然光,顶光棚用现代建筑的抽象几何形体,如展馆的半圆筒形,墓室的覆斗形,以及计划中扩建展室的金字形塔等。这些局部的古典体型,通过运用现代简洁的形态处理,既能表达一定内涵的象征意义,又构成清晰的意象。


3.主馆的体型,除遵循现代主义原则外,同时也考虑到这是一幢带有历史纪念性建筑,透过它传绎2000年前的历史文化。因此,可以探素中外古典建筑风格在一定概念层次上的共性,如浑厚、沉着、庄重、雄劲等。在主馆体型的局部构成,如基座、石阙等,曾回顾过传统基座的重台博物馆展馆内景叠阶、汉代的石阙,以至埃及的阙门,融合了古代经验而以现代手法表现出来,它的本身只是合理的历史延续性,而不是简单的抄袭。另外,在选材方面也作一些地方特征的推敲,使地区的差异性作为主题风格表现构成的一部分,在展馆石阙和回廊、墓室护墙等部位均采取了与原有蔡室结构材料相类似的红秒岩,作为博物馆的构成材料,造型简练雄浑。石阙上面刻上带有南越文化构图的浮雕。当然这些处理都有其地域差异性的内涵,在客观上有其存在的意义,但决不能是狭隘的地方主义。


4.博物馆主入口从厚重的石阙穿过一线缝隙,这是封以玻璃的、空灵的主馆入口,它夹在石阙之间,构成强烈对比。进入展馆首层,空间由收紧而骤然放开,又构成另一个空间对比的感觉。室内空间结合地形,蹬道由外而内,向上延伸以达顶端的二门。在此,曾推敲过雅典卫城的前庭空间结构,也联系过 ELEUSIS的大门与二门层次处理。蹬道两旁,首层为讲解大厅,二层三层为展厅,蹬道上空覆以半圆筒形顶光棚人们随蹬道上升,空间显得亮亢明朗,上下沟通,左右流畅,里外渗透。这是现代空间的处理手法,但又引入了一些古典原则。


5.由二门继续上升,转到岗顶平地。墓室展馆就在墓室上面,但仅是作为保护墓室的临整理后的墓室通道时措施,用钢架结构、金属玻璃罩盖顶,与墓室遗迹结构有明显的区分,正符合“雅典宪章”保护文物建筑的原则。墓室展馆金属玻璃盖顶作覆斗形的几何形体,暗示着秦汉陵墓的覆斗形制。覆斗形玻璃罩幕的支座周围设有卵石带,院落以回廊作为空间界限,回廊与墓室展馆之间,铺以绿菌,衬托出覆斗形的金属玻璃罩,在録茵之上突出银灰色光洁盖顶,悟出古墓博物馆这一主题。从构思到设计,从总体到局部,都遵循现代建筑的原则,又与历史文化的内涵沟通,而有所突破。









广州荔湾区沙面南街24号
Room205#24Nanjie,Shamian
Island,Guangzhou,China

T / +86 20 8187 9888 转 2050
F / +86 20 8187 8888
E / mobozhi@126.com